汴京城外,约三十里外的一处职田,
所谓的职田,乃是按官职品级授给官吏作为俸禄的田地,这些土地的所有权属於国家,官员在任职期间,可以耕种或出租,从中获取收益作为俸禄。
李格非身为礼部员外郎,乃是正七品,他所拥有的职田为两顷,也就是200亩。
当然,当时李格非的职田上已经种上了粮食,加之父女两人的目的也只是试种一番,再献上去因而,最终只种了约莫20亩的土地。
而今日,这20亩的土地显得极为热闹。
在这20亩田地的周围,禁军们按照严格的阵型排列著,每隔六七尺的距离,便有一位身著甲胃的士兵在严阵以待,阳光照射在他们的甲胃之上,散发出一股摄人的气魄。
除此之外,还有著不少的禁军,身著单衣,在田地中进行著收割作业。
距离此地不远的一处田埂之上,如今大宋的官家赵煦,正与尚书左僕射兼门下侍郎的章相对而坐。
两人的面前,正摆放著刚刚收割下来,已经做熟的作物。
赵煦此刻,心思完全没有在面前的作物上,而是看著两只手中的稻穗,愜愜出神。
一支稻穗取自隔壁田地中,传言能够亩產千斤的稻穗,另一支,则是真宗时期,由占城传入大宋的占城稻。
占城稻环境要求不高,而且產量惊人,目前大宋栽种占城稻的话,亩產量可以稳稳地到达三百斤以上。
与那亩產千斤的稻穀,简直可以说云泥之別。
不仅颗粒没有对方饱满,而且稻穗数量也没有对方多。
说不定,亩產千斤之事是真的?
比较完稻穀后的赵煦,目光看向案几上已经被做熟的作物。
伸出手,拿过一个如同两三只成人拳头大小的番薯,將之缓缓剥开。
“官家,要不再等等?”
章在一旁担忧地说道。
虽说先前找人试过毒,但是这可是先前从未见过的作物。
万一—
“章卿,无碍,已经过了一个时辰,不是无事发生吗。”
赵煦说完,便將剥开的番薯咬下小半个。
略微咀嚼了一番,赵煦的眼神瞬间一亮。
他发现,番薯的口感明显要比他想像中要好上不少。
细腻绵软,甜而不腻,入口即化。
即使是他,也不得不承认,这番薯的味道极为不错。
隨后,他的目光落在了一旁已经垒得高高的两座番薯堆上。
好吃也就算了,问题是,眼前的番薯產量,称得上恐怖如斯。
千斤肯定是有的。
片刻的功夫后,赵煦目光又落在了一旁的玉米上。
赵煦想起了先前李格非与他说的话。
玉米可以分成两部分,一部分是外面的玉米粒,是供人食用的,一部分是被玉米粒包裹的玉米棒子,可以用来餵养鸡鸭等家禽。
简单来说,玉米全身都是宝。
赵煦倒是没有拿起玉米直接开始啃食,而是捡起盘中的一粒爆开的玉米粒,放入口中。
口感酥脆,外层略带焦的甜香,內里蓬鬆。
不仅好吃,还带给人一种极为新奇的体验,
玉米也不错。
一刻钟的时间后,赵煦已然將案几之上的作物全都品尝了一遍,腹中也传来了一阵饱腹感。
对於今日之行,他甚是满意。
这些作物的口感味道,即使是他,都讚不绝口,也就是说,这些作物给百姓吃的话,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。
当然,最重要的一点,这些作物產量惊人。
就在赵煦感慨的同时,一辆马车进入到了赵煦的视野中。
几息的时间后,马车停靠在了距离赵煦约有十余丈远的地方。
接著,从马车上下来一位头戴直脚噗头,身著圆领大袖,年逾五十,身形瘦削的老者。
老者观望了片刻的时间,就一眼锁定了坐在伞盖下方的赵煦。
他没有停留,便快步向著赵煦的方向走去。
行至赵煦与章惊的身前,老者面对两人,极为恭敬地行礼。
“臣蔡京,见过官家,章相。”
身为户部尚书的蔡京也是没想到,官家这次召见他的地方,竟然会是职田,
虽说现在已是秋收的季节,但是职田的產出,与户部其实並无直接关係,而是归职田所属的官员。
不知今日官家在职由召见与他,究竟会是何事?
“蔡卿,召见你来此的目的,是想让你统计一番,今日这片田地中的作物產量。”
作物?產量?
让身为户部尚书的他亲自统计吗?
蔡京的直觉告诉他,此事非同一般。
缓缓转过身子,蔡京看到有许多的禁卫,怀中抱著一些他先前从未见过的玩意,然后將之垒成一堆。
蔡京粗略地看了一番。
除了稻米与小麦之外,其他的东西,他见过没见过。
“官家,这些是?”
赵煦一个眼神示意,章惊便领会了其意思。
他站起身,开始为蔡京介绍起今日收穫的粮食。
隨著章惊的介绍,蔡京麻了。
这些垒成堆的玩意是粮食,是作物。
但是这些作物的名字,他听都没听过,甚至都未曾在典籍上看过。
现在的蔡京很是怀疑,官家口中的这些粮食能不能吃,
当然,他可不会傻到直接问官家,这些粮食能不嫩吃。
因为刚刚官家说的话已经说得很明了了,只是让他统计產量。
因而,只需要遵照命令即可。
隨著几位禁军,將一个能够称百斤重的太府秤抬出,如火如茶的称重工作便开始了。
对於蔡京而言,这一切都是轻车熟路,因而,没有费多长时间,便已统计完成。
不过,令他有些惊讶的是,官家让他称重的作物,个头可都是不小,
就是不知道,亩產如何,吃起来味道又怎样。
如果味道尚可,亩產能够略微达到占城稻的水平,那说不定可以略微推广一番。
將数据统计完成,蔡京来到了赵煦面前復命。
“官家,臣已统计好一切。”
“產量如何?”
“稟官家,稻穀產量为一千零一十二斤,小麦產量为八百八十斤,番薯亩產两千八百九十七斤,玉米一千零五十九斤,土豆两千六百六十七斤。” 虽然赵煦先前做好了心理准备,但是如今在得到確切的数据后,他整个人也是精神一振。
如此看来,確实如李格非所言,这些作物的產量都能达到千斤。
虽然小麦差了一点,但是在番薯与土豆那庞大数量的加持下,这一点根本就不算什么了。
只可惜,番薯与土豆不能频繁种植,不然会有伤地的风险。
不然的话,赵煦恨不得將大宋全国都种上番薯土豆。
一旁的章在听到產量的具体数值后,也是震惊地说不出话。
竟然真的给苏軾做到了。
毫无疑问,苏軾回到京师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了,而且,其必定能够歷史留名!
匯报完的蔡京,这时候一头雾水。
为何官家在知晓了这些作物的產量后,便不说话了。
“蔡卿,不知我大宋稻穀与小麦去年亩產如何。”
“稟官家,根据去年户部的记录,我大宋稻穀亩產约为三百三十八斤,小麦亩產约为一百八十九斤。”
赵煦此刻紧了拳头。
换而言之,苏軾献上的稻穀的亩產是他大宋去年亩產的三倍有余,至於小麦,则是近五倍。
不可思议!
这时的蔡京,也注意到了问题所在。
“官家,莫非刚刚称得的重量是—“”
“没错,乃是其各自一亩地的產量。”
这——
怎么可能!
要知道,占城稻才传到大宋不久,就使得大宋的稻穀產量,能够稳定地在三百斤以上,这较之隋唐,提升巨大。
而小麦则是与隋唐时期相差不大,因为其不像占城稻那般,有著优秀的麦种。
蔡京这时看向他刚刚记下的產量,咽了口睡沫。
如果按照官家所言,那-现在大宋的作物產量,已经达到了一个匪夷所思的程度。
这让户部尚书蔡京,生出了一股如梦似幻的感觉。
就在北宋君臣,因为產量,都震惊地说不出话的同时,有两辆马车来到了此处。
“喷,高明,不得不说,这北宋不愧是大隋的五百年后,这些士卒们穿著的甲胃可真不错。”
杨广掀开马车的惟慢,看向外面井然有序的禁卫,发出了由衷的感嘆。
一旁的李承乾默不作声。
因为他感觉,这些士卒身上穿著的鎧甲,极像他们大唐的乌锤甲与山文甲,甚至可以说是一模一样。
这北宋都不改进的吗。
“高明,你是不是也很羡慕这些甲胃。”
见李承乾半响不说话,杨广在一旁继续说道。
“这些甲胃,有些像我大唐的甲胃。”
“喂喂,想想也不可能啊,现在可是大隋的五百年后,你的贞观年间不就是在大隋的几十年后吗,也就是说,你们大唐与北宋相隔了四百多年,四百多年没有发展甲冑,这怎么可能?”
话是这么说,但是他的眼睛又不会出错。
或许这一切,只有大宋的官员才知晓了。
隨著马车停靠在一旁,李承乾与杨广也是下了马车。
“咦,李小娘子,你没有去见大宋皇帝吗。”
见李格非独自一人前往,杨广向著一旁的李清照打听道。
“此事尚且不急,因为官家先行召见的爹爹,所以爹爹会在完成官家的任务后,再向官家引荐我,而且,这里也並不是一个適合前往后世的场所。”
在李清照解释原因的同时,杨广则是抬头眺望这不远处伞盖下的几人。
“奇了怪了,为什么那几人中没有一人穿著绣有龙纹的龙袍。”
“那是我大宋的国情,龙袍之上没有龙纹,只是单纯的赤色。”
“哦,原来那个身著赤色长袍的年轻人就是你们的皇帝啊,也太过年轻了一些,高明,你说是不是?”
李承乾此刻也在默默观察著李清照口中的那位大宋皇帝,听到杨广的问询,他也是点了点头。
“李小娘子,不知你们大宋皇帝年纪几何,又是何时登上的皇位。”
李清照歪著脑袋,想了几息的时间。
“目前官家二十有三,十二年前就登上皇位,不过那时尚小,直到六年前才亲自执政。”
听到这一切的李承乾也是颇为感慨。
歷史上,刘据37岁离世时,依然还是太子,朱標37岁离世时,同样还是太子,杨广,直到三十五岁,才成为皇帝。
眼前这位大宋皇帝,竟然在与他相仿的年纪,就成为的一个国家的实际掌控者。
“唉,真是人比人气死人,我现在三十一岁,连个太子都不是。”
杨广见状,小声地嘟了一声。
在李格非向著赵煦行进的同时,赵煦也注意到了李格非的到来。
赵煦没有犹豫,直接站起身,向著李格非的方向迎了上去。
从刚刚称得的重量上看,先前李格非的所言非虚。
毫无疑问,李格非算是大功一件。
当然,这一切也少不了苏軾的功劳,他回宫便下旨,让苏軾返回京师,好好搞劳其一番。
现在赵煦只感觉到一身轻鬆,因为接下来,大宋將会迎来一个没有饥荒的盛世!
而他,完全可以凭藉这股优势,实现太祖太宗皇帝未能实现的愿景。
收復燕云十六州。
蔡京顺著赵煦行进的方向,看到了一位与他关係匪浅的人。
李格非。
理论上来说,李格非是他的姑丈。
因为李格非娶了王的女儿,而他娶了王的孙女。
不过理论是理论,他平日里与李格非倒是交流不多。
但是,在见到了官家向著李格非走去时,蔡京心中一惊。
他压低声音,向著身侧的章惊询问道。
“章相,这是为何?”
章自然明白蔡京所指何意,
“元长(蔡京),你刚刚已经获悉了那些作物的惊人產量了吧,那你可知,这些作物是何人所献?”
章惊的问题,结合著刚刚官家的动作,一个大胆的念头,浮现在蔡京的脑中。
“章相,你的意思是,那作物是李格非所献!”
“准確的来说,是李格非与其老师苏軾所献,当然,经此一事,想来苏軾从儋州回来,已经是板上钉钉一事了。”
章惊话语中无喜无悲,说完后便跟上了赵煦的脚步,只留下了蔡京愣在原地。
得到惊天秘闻的蔡京,现在脑海中就想著一件大事。
他要不要改换门庭。